今年三月,南京市政府宣佈,全市將有45個大棚農貿市場將陸續在年內完成升級改造。如今接近年底,這些改造過的菜場情況如何呢?記者今天走訪了多家菜場,整體讓人舒服,西裝外套部分情況並不盡如人意。
  幾個月前,距離華僑路不遠的豆菜橋菜場還是一處簡陋的菜市場,狹長的道路、潮濕的地面、“混搭”的攤位,來買菜的市民都是捂住口鼻。而現在,市民融資可以在這裡舒舒服服地逛一逛了:
  “那好多嘞,乾莊臣凈,味道也小一點。”“比較乾凈整潔,清爽一點。”
  科巷菜市場是有90年曆史的老菜場。改造升級後,一個明顯的變化發生在大伙的宿霧“鞋子”上。過去進菜場,晴天都要穿雨鞋。但現在,市場主幹道實現了乾濕分離,已經沒有了菜葉和廢水。而現在菜場環境跟以前有了天壤之別,一位乾貨攤主告訴記者:“清掃的人就在這,一個人管一個圈子,一刻工夫一掃,自己的攤位自己掃,外面都是他來掃。(對你們掛牌有要求嗎?)有要求,你掛著牌,拿些什麼東西,每天都要來檢測。”
  進香河農貿市場是南京市較早一批整治出新的菜場,最近,為了改善菜場內的環境,場內的佈局又進行了一些微調,進香河集貿市場書記張國強:“我們把活禽這一塊取締以後,搞成光禽區,把原來的老水產全部調整,出新以後,功能上進一步完善了,原京站美食來是盆和貼瓷磚的,現在統一搞不鏽鋼的,容積量大了,衛生這一塊好清洗了。”
  提檔升級給市民帶來了新感覺。但是也有市民認為有些菜場出新並不到位。比如 “短斤少兩”的現象,有些市民覺得,出新後也沒有什麼變化:“水產他弄個大的黑袋子,他連水就進去了,特別是買蝦子,因為蝦子到了口袋裡面的話,蝦子就會自己吐水,我們把水再倒一下再稱,他就不給。有時感覺不太放心。”
  而在科巷菜場門口,記者看到了一張“科巷菜市場平面示意圖”,其中明確標出了菜市場精品鮮肉區、蔬菜區、品牌肉區等銷售區的分佈位置,張女士認為這樣的功能分佈有些不均勻:“好像賣肉的面積太大了,都是賣肉的。你看,該讓賣蔬菜多一點好。”
  這次集體出新,不少菜場都增添了新裝備。比如東箭道菜場安裝了多角度探頭,一旦發現有攤主亂扔亂倒垃圾剩飯,或者在躺椅上睡覺,立即通過高音喇叭提醒,避免人多手雜、順手牽羊現象的發生。為了避免“鬼秤”,進香河菜場乾脆自己購買最新進的電子台秤發給攤主使用。辦公室杜主任:“我們所有的秤全都給他統一,產權歸辦公室。我隨時可以更換。比如說你這秤是賣肉行業的,說不定我過幾天就秤調到蔬菜行業了,你不了鬼。另外這個秤是追溯系統的秤,比如說這個肉,我們每天的卡一輸入進去,就曉得你這個肉是從哪裡來的。下一步,CI卡也可以用了,他數據全部在裡面。”
  不少市民坦言,出新,提高了菜場環境檔次,的確改變了以往 “髒亂差”的印象。但是硬件設施好改,軟件管理上尚需努力。比如,能否全市統一禁止那種暗藏玄機的黑塑料袋進場?能否統一禁止自行車摩托車進場?“因為並不是你把農貿市場搞的漂漂亮亮的就可以了,一些細節管理上仍要不斷完善。”
  【江蘇新聞廣播(南京地區fm93.7)孫茂強、楊歡】   (原標題:記者調查:南京菜場出新細節仍需完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55porv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